專欄財科暗戰

【財科暗戰】智慧燈柱的真正問題

章濤(UDomain 集團主席、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隨著「多功能智慧燈柱」在街上出現,香港社會又再開始討論起相關議題,當中,有人認為智慧燈柱的功能多多,它的出現將會令香港向「智能城市」走近一步,必須予以支持;亦有人想到私隱和安全的問題,對此事有所保留。但我認為,看待這事的重點,並不是它能做到些甚麼,而是我們能有甚麼選擇。

目前政府推出的智慧燈柱有兩大功能,一是蒐集訊息,如運輸署、天文台、環境保護署等可以透過燈柱中的探測器、感應器和監察攝影機,收集不同數據,協助政府部門、公眾作出妥善安排;二是訊號發射,燈柱可成為小型基站,配合5G網絡提供免費WiFi,或以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配合視障人士手杖系統,為視障人士導航等。在科技層面看來,確實有助我們邁向更高效的社會,只是當社會大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不足、「社會信用評分制」的消息亦甚囂塵上時,智慧燈柱及其功能會衍生出諸多討論和爭議,不難理解。但面對這些紛爭,政府卻以一種「倒帶」的方法來回應︰例如將攝影機的快拍照片降低解像度後才傳回收發中心、不啟動錄影功能和藍芽探測器等等,有如將一件本來可做到一百分的事,強行調低至五十分,以回應民情、釋去疑慮。

然而,燈柱的硬件已裝上,內裏的軟件其實可因應不同情況去升級、更新和更換,因此要著眼的重點,不應放在這些智慧燈柱能做到甚麼,反而應聚焦在安全和選擇。前者是指數據處理的安全,試想像,智慧燈柱能收集各種不同數據、個人資料,假如有立心不良的黑客看中,燈柱豈不由一個便民的工具變成一個方便壞人作惡的渠道?至於後者,則是當政府以高效、方便等為理由,推廣智慧燈柱以及其他科技工具時,被採集數據的我們,可否不被採集、紀錄?在這個科技大趨勢面前,我們究竟有沒有選擇和說「不」的空間?假如沒有,這個才是智慧燈柱以及其他更多工具的真正問題。

如何提供一套透明化的程序,讓市民得以監察到數據的採集、處理及應用、怎樣在「智能城市」的大風潮下,仍然能讓每一個普通人都保有不被採集數據的權利和自由,處理好這兩個問題,或者會比花心思將科技「倒帶」,來得更重要。

****************************************************
本文8月7日刊登於《明報》專欄「財科暗戰」;上為加長
專欄連結︰https://bit.ly/2Kt074q

BTC Shop Hong Kong

廣告查詢 ADVERTISE

【財科暗戰】章濤

章濤與你一同探索有關金融科技 FinTech的一切。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