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新聞

降息助攻,比特幣突破11.7萬美元,市場現貨賣壓加劇

隨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宣布降息,比特幣價格突破了11.7萬美元的歷史新高。然而,這一波漲勢並未如預期般引發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大量流入,反而在現貨市場上出現了明顯的賣壓。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對於加密貨幣未來走勢的廣泛討論。

聯準會的降息政策通常被視為對風險資產的利多消息。根據最新的分析,聯準會可能會在勞動力市場疲軟的背景下,於九月開始實施一系列的降息措施,預計將利率降低25個基點,並在2026年初之前進一步降至3.25%至3.5%之間。這種貨幣寬鬆政策通常會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進而推動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價格上漲。

然而,儘管比特幣價格上升,ETF的流入卻顯得冷淡。這可能反映出投資者對於目前高位入市的謹慎態度,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依然脆弱且通脹壓力持續的情況下。ETF的流入與否對市場情緒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可能會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

現貨市場的賣壓

與ETF流入減少相對應的是現貨市場上的賣壓增加。交易所的活躍交易量顯示,一部分投資者選擇在高位獲利了結。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對比特幣短期價格波動的擔憂,或是對於聯準會未來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參與者需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和聯準會的政策動向。儘管貨幣政策的寬鬆可能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但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全球經濟與政策影響

全球經濟的脆弱性以及通脹壓力使得聯準會在制定政策時需要謹慎平衡刺激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的關係。這種平衡對於加密貨幣市場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任何政策變動都可能迅速反映在市場價格上。

總結來看,聯準會的降息政策雖然推動了比特幣價格的上升,但市場上複雜的動態因素,如ETF流量減少和現貨市場的賣壓,提醒投資者在進一步投資時需保持謹慎。未來的市場走勢將取決於聯準會的政策走向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