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財科暗戰

【財科暗戰】新經濟下的信任轉移

章濤(UDomain 集團主席、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疫情持續,不少正常生活下的活動都轉趨網上化,其中最為顯眼的,莫過於網上學習——好些老師甚至戲言,自己有如化身YouTuber、直播主,將實體教室轉至網上平台。此話雖然有玩笑成分,但疫症蔓延令網上直播變得更為流行,也揭示我們的生活,只會往網上化、視像化、直播化這三大趨勢走去。

YouTuber、直播主、網紅等的出現,其實早不新鮮,日本、南韓早前調查小學生心中的理想職業,發現YouTuber的呼聲早已超越醫生和律師,而放眼外國,更早有不少小小YouTuber的誕生。由此,YouTube、直播早已不是單純的娛樂消遣,更是新經濟的重要戰場,亦必然對傳統事物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香港近年亦有不少名人加入加入YouTuber的戰陣,就如蕭若元、沈旭暉、蘇絲黃等,他們有是商人、有是學者,也有是累積了一定資歷的媒體人,各有專長,但都紛紛躋身YouTube的新經濟市場,建立個人品牌。

目前,倚靠影片平台來賺取收入的人士,按其類型,大體可分成教學和評論兩種,而營利方式,不外乎是廣告收益、產品銷售或其他商業合作的收入,至於實踐方法,其實都離不開建立形象,吸納追隨者、粉絲,並以個人魅力成為當中的核心賣點。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人的信任」。

以往我們作消費考慮時,會參考商家發佈的官方資訊或是媒體上的資料,但今天卻會先去翻查有哪一個網絡紅人曾經介紹、某某YouTuber如何評價。這種消費的信任出現了轉移:由以往的信「品牌」,到今日的信「人」,而一旦我相信的人對它有好評,我的感覺亦會隨之而變,因為比起官方的一套,「人」的評價看似更中立客觀。就如不少食店會因為被杜汶澤的YouTube節目《YellopenRice》介紹後,而備受關注、門庭若市。正因如此,近年不少大企業已將用於推廣的預算重新劃分,不再如從前一樣在某一大平台大灑金錢,取而代之的,是將錢用在人的身上,去建立評論、儲like。

此消彼長之下,個人的影響力逐漸可以抗衡,甚至超越傳統媒體。從好的角度來看,就是網絡紅人、YouTuber在推廣的槓桿效應很大,發揮到互聯網以小搏大的特質;但同時,當個人的影響力大於傳統媒體時,必然會衍生不同問題。具體為何?我們下次再談。

******************
本文4月14日刊登於《明報》專欄「財科暗戰」;上為加長版
專欄連結︰https://bit.ly/3eciNDw

BTC Shop Hong Kong

廣告查詢 ADVERTISE

【財科暗戰】章濤

章濤與你一同探索有關金融科技 FinTech的一切。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