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主題新聞消息

NFT Taipei 現場:NFT,對創作者來說你到底是什麼? – INSIDE

[ad_1]

台灣區塊鏈、虛擬貨幣圈年度大事 NFT Taipei 國際論壇在 12/16 進入第二天,巧妙的是既使角度不同,但這天上午幾個議程都圍繞在「NFT 是什麼」、「NFT 怎麼用」、「NFT 到底跟創作有什麼關係」這種直接 NFT Taipei 之名呼應的主題。

剛好,上訴議程有三個角度:有品牌、有創作者,也有位於「中介者」的平台端,含括了由上而下的產業鏈。聽完這幾個議程,筆者個人認為要理解 NFT 未來要怎麼發展、要怎麼「出圈」滲透到普羅大眾手上,這幾個議程所談到的內容,可能就是最貼近市場與消費者的經驗。

品牌端:NFT 能省下行銷預算嗎?

在《品牌和知識產權的加速》這場主題對談中,三位講者一直在討論一件事:作為品牌,我到底該怎麼用 NFT 行銷?Web 3 又是什麼?怎麼消費者互動?

就算消費者偶爾會發起自發性的聚會好了,但在 Web 2.0 的世代,品牌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單向、被動,就算常常辦網路贈獎或實體試乘活動,但那都是一次性;但在 Web 3 世代 ,品牌卻能透過代幣經濟發幣給粉絲,讓獎勵粉絲變成「非一次性」的活動。

熟悉 WEB 3 社群怎麼做的圈內讀者,自然很清楚這套作法;WEB 3 社群的規模可能比較小,但普遍來說更有向心力。與談者還分享特別在明年受到大環境不景氣影響,根據估算,全球企業平均將砍掉四分之一的行銷預算;在這種錙銖必較的時節, NFT 與 Web 3 有機會讓社群行銷自動自發,進一步減少投入公關公司的預算。

創作者端:NFT 是工具,但藝術家的「目地」也不同了

NFT 對藝術家到底是什麼?煮雪的人、吳柏蒼、王連晟等三位發行過 NFT 的藝術家就特別以親身經驗現身說法。請來這三位自然不只討論世俗所設想,「NFT 是新的收入管道/賺錢工具」(雖然筆者認為確實是,而且很重要)。

三位藝術家所討論的,更像「NFT 如何成為藝術媒材的一部分」。 詩人煮雪的人首先就分享 NFT 比起傳統紙本更像新的舞台,雖然一開始是抱著紙本出版量少、收入也少,來試試 NFT 的心態沒錯;但作品經過數位化後,後來可以透過 AR 讓人跟詩「合照」產生另一種呈現方式。

「在生成藝術領域,媒材是 100% 跟科技本身進化的。」王連晟是台灣知名的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以演算法產生作品)創作者,剛好,這一、兩年 NFT 迅速跟生成藝術結合,也讓王連晟開始以自己的專長來進入 NFT 領域,曾跟其他四位藝術家參加由 FAB DAO 所發起《百岳計畫》,透過程式碼創造一萬座臺灣山岳 NFT 在回歸給台灣公益生態系。

回聲樂團主唱/OurSong創辦人吳柏蒼對 NFT 的期許就能就更為明確:跟 Metaverse 連結,所以創辦了音樂廠牌「0x0」,把 0x0 定位成 Metaverse 的原生音樂廠牌,組成方式 100% Web 3。在 0x0 NFT 甚至變成了虛擬藝人(無聊猿組成的 Medicine Man & A-POP)。他認為 Metaverse 對音樂產業是一個極佳的實驗場,在這 3D model、commercial right、copyright 甚至到 IP 民主化,都可能藉由 Web 3 重新組合在一起。

筆者聽三位的個人感想是:或許對藝術家來說,NFT 還是工具,其背後的代幣經濟機制也不見得能讓藝術家賺大錢,但是 NFT 能為藝術家導向「目的」也已經不一樣了,一首詩不只能被人讀,它也能透過 3D 跟 NFT 化被蒐藏;它能讓生成藝術凸顯價值,又或是成為 Metaverse 世代的入場卷….

平台端:中介能有什麼新玩法?

上述有品牌端、有作者端,但在 Web 2.0 過渡到 Web 3 的時代,作為連結雙方的「平台端」能做的事情或許就更不一樣了。在這場論壇裡,方格子范明軒就分享了他們跟知名自媒體人 Miula 發行 NFT 的經驗。

范明軒解釋他們把 NFT 發行計畫打成「Web3 智庫社群」的想法,整個專案凝聚的社群暨是粉絲,也是參與者;拿到第一種 NFT 的可以加入私密社群,擁有參加專屬講座,閱讀研究報告、財報分析的權力。另一種 NFT 則是對外讓廣告商競標,標到後就能讓身為 KOL 的 Miula 業配,但業配收入卻再次回饋給社群形成正循環。

當然,一般非幣圈的人要進入社群很不容易,但方格子身為內容平台,最快的方法是用自己站上的教學文章,一步一步教有興趣的讀者辦錢包、買幣等等降低使用者的門檻。

———

聽完以上三場分享,筆者不禁想起「Web 3 之王」a16z 的 Chris Dixon 的論點。Chris Dixon 認為成功且理想的 Web 3 專案不用付大筆的廣告費給 Google、Facebook「獲客」,而是上區塊鏈發幣吸引第一批使用者,讓早期認同這個服務、願意購買這個幣的使用者共享幣價上漲、或是空投 Token 獎勵,並且讓他們自發性的推廣服務、加入網路。無論是品牌、創作者或是平台端,這次所分享的經驗都不斷圍繞在此一概念上。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



[ad_2]

Source link

BTC Shop Hong Kong

廣告查詢 ADVERTISE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