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想割我一毛錢專欄投資評論

美聯儲嘗試定調12月加息和終端利率 兩個觀點助力判斷行情 - 2022.12.06

今天最重要的新聞應該就是這條Nick的推文了,雖然內容很少,但闡述的信息卻很豐富,雖然明面上看只有三個內容,但是細節分析的話可以找到一個疑問點。先說明面上的三個,首先就是闡述了美聯儲的官員基本確定了12月加息50個基點這個力度,這也和預期一樣。但實際上是否能完全信任這個數據呢?

Twitter @Phyrex_Ni

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年六月的時候,鮑威爾一直說加息不會超過50個基點,75個基點完全沒有考慮。但是後來CPI的數據出現後,直接爆表到8.6%,結果就是鮑威爾食言將加息推到了75個基點,也是美聯儲在2022年的第一個75基點。也是這次之後美聯儲放棄了預期管理。所以說這次確實是100%加息50基點仍然不能全信。

重點的博弈還是在13日公布的美國11月CPI的數據,當然Nick的推文是基本定調,只要是通脹不高的過分50個基點還是沒有問題的。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因為石油價格下降通脹降低的概率依然是較大的。其它的包括食物和住房在內應該不會托通脹的後腿,起碼是對11月的通脹影響不會很大。

Nick說的第二個信息就是對於二月份加息50個基點或者是25個基點之間,美聯儲官員有較為激烈的爭論,並且引申出2023年可能會進一步加息的結論。其實這個內容很有趣,要知道目前還沒有到議息會議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處於辯論的階段,甚至就像前邊說的11月的CPI數據還沒有出來,只是因為非農就考慮加大加息。

雖然非農的事情也是在我們的預期之內,甚至在非農數據後我已經把終端利率提升到了5.25%,但這更像是美聯儲的預期管理,而不是真正的定調。尤其是在Nick的推文公布後風險市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帶動了美元指數上漲回到105的上方,就是因為市場再一次預期美聯儲的終端利率會增加。

而疑問點也在這裏出現,Nick的推文僅僅說了二月加息會出現50和25個基點之間的爭奪,並沒有說最終選擇了50個基點,甚至為什麽會說二月加息50個基點就代表會繼續加大加息的力度。這是說不通的,畢竟如果12月加息50的話,2022年的利率會定格在4.5%。那麽即便是2023年2月加息50,也僅僅是提升利率到5%。

要知道中間還間隔了12月和1月這兩個月的非農的數據,雖然現在是看到因為非農增漲而導致的工資的上漲,但並不代表2023年的第一季度仍然是處於上漲的狀態。本身就有部分機構預期美聯儲會在2023年的2月選擇加息50個基點然後就開始暫定加息,並且視實際的情況而繼續調整,這才是最正常的。

如果是在CPI後Nick發出這樣的言論還有可能是代表了美聯儲的預期沒有實現,但是在通脹數據之前就開始表態是不是早了點。畢竟如果CPI的數據確實是好於預期,那麽是否還能繼續減持加大加息的力度呢?這也是看到Nick推文後的一個疑問,畢竟加息是為了通脹服務的,沒有理由通脹下來後還選擇預期大幅度加息。

而第二個疑問就是美國經濟的衰退,最近幾天我們不論是在推文還是在視頻中都更多的闡述了衰退才是取代了加息縮表在2023年最大的博弈。而因為經濟衰退的原因就是因為更大的加息,而博弈點就在於就業保持的強勁。說人話就是因為美國就業處於旺盛的階段,說明了商業還是有利可圖,就必然不會輕易的進入衰退。

雖然我們知道了美聯儲自身的博弈就是通脹和衰退的博弈,畢竟相對於通脹來說,衰退只要放水就可以解決,而放水的條件就是通脹達到了預期。所以鮑威爾才在11月的加息會議後闡述了美聯儲不怕加息過度的原因。那麽分析到這裏,前邊接連的兩個疑問就有了大概的解釋。

首先美聯儲會用預期管理的方式減少公布加息數據前風險市場對於美聯儲的猜測,避免有分析師或者是投資者解讀美聯儲會出現轉向,尤其是在彭博社的新聞中最近一直可以看到「美聯儲即將轉向」這樣的標題。尤其是隨著中國的逐步放開,反而是促進了美國大宗交易走高的主要原因,而這些都不是美聯儲想要看到的。

而另一個可能會需要前置製約的就是11月份的CPI數據,如果美聯儲不進行預期管理的話,按照前邊我們看到的CPI的預測數據,大概率還是會低於前值,那麽市場必然會出現大幅的反彈,這更加不利於美聯儲對於控製「口袋中的錢」的管理,扼殺在萌芽之中才符合他們的意願。所以目前我們無需去猜測最終的結果。

只需要去觀察風險市場的走勢就可以了,尤其是在公布通脹數據之前,風險市場如果可以繼續走低,可能才是後期上漲的動力,而如果風險市場繼續我行我素的走出上漲行情,可能才會引來美聯儲更加實質的反擊,要知道只有落地的結果才是真正執行的,預期都是隨時可以改變的。美聯儲確實是預期管理的高手。

而另外有小夥伴也在關註有關於65萬億美元的外匯負債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辦法去深入的講,畢竟現在的數據都只是推測,並沒有最終的確定,而且基本涉及到的都是外匯掉期和遠期交易,如果真正引爆的話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於目前來說是沒有什麽好操心的,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研究一下2008年金融危機。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的幣市小夥伴來說,幣價的走勢才是最關心的,宏觀層面只因為目前和幣市的關系較為密切所以才不得不去關註的,這是正確的。畢竟沒有人能開啟上帝模式,更多的還是會利用可以掌控的數據(信息)來分析未來的走勢。因此,即便不去了解宏觀情緒問題也不大,畢竟資金才是情緒的最好表現。

所以幣市的資金流動性就是可以數據化的情緒表達方式,哪怕是宏觀層面非常的差,但只要有足夠的資金買入就依然能走出上漲的行情,相反即便是有BTC現貨ETF的通過,但機構都繼續選擇不入場,沒有新的資金加入,幣市仍然只能走出反彈,而走不出反轉。所以對於宏觀情緒不感冒的小夥伴,關註資金才是王道。

唯一不同的是,宏觀情緒面的了解可以嘗試做一些短線的交易,而資金量的判斷更適合做較為穩定的中長期趨勢交易。尤其是從代表了成交主力的USDT市值來看,目前的走勢中,在2022年初以前都是處於上漲的趨勢,說明不斷地有熱錢在湧入,這個階段即便是幣價出現了下行,也不代表一定就沒有機會。

但是當USDT的市值出現持續性的下降,即便是穩定後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快速上升趨勢,這就代表著外部資金仍然沒有進入這個市場的意圖,這也反映出了這個階段的宏觀情緒必然是非常的差,更多的資金選擇離場,就是因為短期內看不到可以反轉的跡象,而在這種情緒帶動下,即便是繼續留在場內也不敢貿然抄底。

另一個雖然長期都不是購買的主力,但卻是購買情緒的風向標,這就是USDC,代表了美元資金的購買力。上次也說過類似的內容,當時引用的例子是黃金的ETF在美國通過後導致了黃金價格的大幅上漲。重點還是因為大量的美國資金進入,都知道美國是風險市場的主力,美國的頂級機構是主力中的主力。

這也是為什麽美股的交易量最大,美債是深度最好的國債的原因。因此,作為一個希望變大變強的市場來說,美元的支持才是至關重要的。從數據中可以明顯的看到即便是在2021年的3月第一次幣市見頂後,不單是USDT在繼續加大註入的力度,就連USDC的市值都出現了大幅上升的趨勢,不用去揣摩是否有老鼠倉的原因

單純的從資金量走勢來看,不是沒有沖高的可能,尤其是在BTC的期貨ETF通過後,明顯的可以看到來自於美元的資金將USDC沖到了高點(綠色光柱代表了LUNA時期的USDT受到FUD導致的USDC市值增高,所以不做計算)。雖然後邊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美聯儲對於加息的決絕徹底擊碎了投資者的期望。

這也導致了USDC和USDT的市值都出現了減少的情況,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緩解。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清晰的知道,一個資金在減少的市場怎麽可能會走出反轉的情況,即便是沈澱資金並不低於上一個高點。更多的投資者也是在等著更低的價格,而即便有抄底的投資者也會選擇低點位的止損止盈。

更多的依靠還是少量的「信仰者」通過將BTC和ETH逐漸的轉移成長期持有,才可以緩慢的減少二級市場的流動性,為資金的增加奠定基礎。這也是除了資金以外,最能判斷幣價走勢的依據。當流動中的籌碼越來越少的時候,就代表著更多人願意以「歸零」的心態去博弈未來,或者說是去博弈大周期。

總結:Nick在美聯儲噤聲期的推文代表了美聯儲對於風險市場的預期管理,對於12月加息50個基點的確認並不能完全的相信,更多的數據依然會卻決於11月的CPI數據,尤其是美聯儲對於終端利率的調整更像是對於市場的預期管理,所以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按照美聯儲的期望,不去下場,不去預期,不去博弈。

而是等待塵埃落地,畢竟對於美聯儲來說,風險市場的過度走強是對於降低通脹的絆腳石。所以階段性的走出底部是有可能的,但博弈反轉還為時過早。尤其是從幣市的穩定幣大周期市值來看,不論是當前購買的主力,還是未來購買的主力也都不足以形成反轉的趨勢,更別說市場已經開始預期2023年的經濟衰退。

BTC Shop Hong Kong

廣告查詢 ADVERTISE
閱讀更多
Close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