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Connie |拆解比特幣的3大誤解

比特幣面世十年,市場仍對加密貨幣這種新型資產充滿不少誤解,再加上價格波動,更加強了這些誤解的印象,要正確看待加密貨幣,不能不認真應對這些印象。在我來看,最常見的誤解有三個:

 

誤解一:比特幣並非供應有限

坊間常指,比特幣雖然設計上只會發行合共2100萬枚,但由於可以有硬分叉,而各式各樣的加密貨幣又不斷湧現,故此供應似有限實無限,其價值會因為大量供應而貶值。

Connie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成立,比特幣供應確實有限,不能因為有其他加密貨幣,又或比特幣可以分裂成其他新貨幣,便指這說法不成立。

舉個例子,港股的供應一樣無限,但匯豐股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供應(公司近年較少集資,最多是以股代息),故匯豐的價值,不會因為港股有新股上市便明顯貶值,正如不能因為有新幣推出,便說比特幣沒有價值,何況不同幣種的功能、擅長的場境及局限又各有不同。

 

誤解二:比特幣由少數人持有,貧富懸殊情況較法定貨幣更嚴重

一般談比特幣的財富分布,說的是錢包的分布,據統計,佔總數0.07%的錢包,便持有62%的比特幣,而近半數的錢包(1100萬個),內藏的比特幣不足0.001個,合共持有的比特幣總數只有0.01%,表面上看,虛擬世界的富者越富情況,確實比現實還要差。

但在下這結論之前,先要了解到,很多大錢包都是交易所用來儲存客戶資產的,就好像匯豐會幫客戶託管股票一樣,而頭五大持有最多比特幣的錢包(平均持有逾10萬粒比特幣),均由交易所如Bitfinex、幣安、火幣等持有,他們可能只是代客戶持有,故此比持幣財富集中的情況,遠沒有表面般嚴重。

參考數據:https://bitinfocharts.com/top-100-richest-bitcoin-addresses.html

誤解三:比特幣是不法活動首選貨幣

雖然不時聽說比特幣被用於地下活動的交易貨幣,更有一些勒索軟件(ransomware)指定要收取比特幣,但有研究報告指出,只有約1%的比特幣交易用於洗錢,另一份研究報告則指,被傳送到不受監管交易所的比特幣中,只有4.7%涉及非法活動。所以,大部份罪犯的首選交易媒介,仍然是美金歐元這些法定貨幣。

其實,不少幣幣加密貨幣交易所如幣安、火幣,又或是標榜P2P的交易所如Localbitcoins, EXJ.io等,均已要求用戶進行身份認證,若監管機構對交易有疑問,也有途徑追查,故此以為使用比特幣便可以無王管的想法,是時候改變了。

BTC Shop Hong Kong

廣告查詢 ADVERTISE
Back to top button